财新传媒
财新网 位置:财新网 > 会员专区 > 思享家沙龙 > 线下 > 2011 >

汤敏

【思享家沙龙】汤敏:郭美美风波后公益行业向何处去?

活动时间:2011年9月25日
活动地点: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
主题:郭美美风波之后公益行业向何处?
本期嘉宾:汤敏
主持:财新传媒编辑 任波
嘉宾介绍:汤敏,现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、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,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。

活动介绍

  郭美美风波将中国红十字会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,红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,由此产生了社会捐款额急剧减少。公众原本逐渐提升的公益参与热情也随之降低到“冰”点,这给整个公益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。郭美美风波后,公益行业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?如何重建大众对公益行业的信任?公益这条路应该走向何处?
  2011年9月25日,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做客财新网思享家沙龙,与享友一起探讨郭美美风波之后的公益行业发展之路。[详细]

活动图集


【更多图集】

文字实录

郭美美事件折射出来的问题

    这个事件出来以后大家好象觉得非常的郁闷,觉得好象公益走到头了,没有信任了,在我看来这恰恰反而是置死地而后生,恰恰是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契机,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组织看似是官办的组织,郭美美事件其实也是一个必然事件,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办的公益早晚要出事情。第一,不受监督;第二,拥有无数种特权;第三,它缺少一些创新。郭美美事件第一个问题是缺少透明度,像这些公办的组织非常缺少透明度,例如像中国红十字会就存在这样的透明度,这样就容易出问题,并不是说中国红十字会没有做好事,过去这些年也做了大量的好事,但是这样的形式就容易出问题 。
    社会发展使公益组织应该是开放式的,等于在过去改革开放之前,我们所有的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,有一部分集体企业,个人企业、私人企业非常的少,在国有体制下,包括 基金会,如果在国有体制下,国有企业它有好处也有它的弊病,弊病就是什么都需要这个批、那个批,至少跟事业单位没有多大区别,它的官员都是派的,很多基本上都是一些退休 的干部,被安排下来的,这样就缺乏一种动力,特别是缺乏一种竞争。那么,在这样的体制下当然就缺乏创新,因为这个机制跟政府管理的机制是一样的,你可能做了很多很多好事 ,但是你做错一件事就是一个大漏洞,比如说像郭美美事件就是这样。由这个折射出来,我们的社会机构、我们的社会组织、我们的民生工程,是按照原来那套体系来推,这还是不够的、太少,刚才说到的弊病,其中最大最大的弊病还是在于这类的机构太少,因为你官办,官办就得各种审批通过,得有各种限制,只能少数的能出现,它做也做不大,它宁愿点缀一下,它只能做一些比较传统的东西,这些也是相对来说第三福利发展比较慢的问题所在。
    我们每个人都在习惯拿标签贴在别人身上,你是一块、五毛还是两分。而且都喜欢从特别表面的一些特征来给他贴标签。这本身就是挺傻逼的行为。

后郭美美时代中国公益怎么发展?

    现在郭美美事件出现了把这个问题暴露出来,后郭美美时代中国的公益怎么发展?我觉得有两种可能性:一种可能性就是把这种组织封死,以非常紧的控制手段来做;另一个方向就是进行深刻的改革,抛弃或者改革原来那条路线,让更多民间的方式参与进来,更透明、更创新,把这个本该发展起来的行业,本来能够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,本来能使政府更多的脱离出来,政府制定政策,而真正的操作由民间来做,这样做可以还原其本来的面目。我觉得现在更有可能的是出现第二种情况,也就是说我们的公益社会会发展的更健康、更好、更大、更强。
     总之我要告诉大家,起码从目前的很多政策来看,我们看到了这种趋势,总书记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,那时还没郭美美事件嘛,社会管理创新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,首 先社会管理这个概念被提了出来,以前都是经济管理、企业管理、政府管理,很少提高社会管理,提出社会管理这个概念就已经把管理的概念迅速扩大了,社会也需要管理,既然需 要管理就需要有不同的组织、不同的方式、不同的管理模式来做。特别重要的是社会管理中最后的两个字“创新”,这个以前也有,但非常弱,现在重点在于创新。我们现在推出的 包括民政部进行的一系列改革,以前民间组织的出现都需要一个挂靠单位,未来改革以后很快就不需要这些挂靠单位了,对基金会的组建各方面都的限制都放开了,所以这个趋势会越来越好。
    郭美美事件后,很可能中国的民间公益事业会更好、更健康的发展,经过了一段镇痛、经过了一段反思,中国老百姓、中国企业家会更愿意投入到这个事业里,但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就是政府的政策要规范,政府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对待公益事业,我们也很高兴能看到政府要以更开放的心态在迈进!

    视频报道:

    互动话题
    能不能对公益事业再多一点包容心?
    现在在公益慈善领域,有一个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,这是我看王振耀写的,不能一味的追查你的第一桶金怎么来的,如果总是这样谁还来捐赠?所以在这个领域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。[详细]
    享友观点
    霍中彦
    不能把“官办公益”等同于“公益”行业。相反,官办公益的失信,恰恰是民办公益的机会。
    ecrr258
    公益机构透明化无疑,财务公开化变不了。需要决心很大,这些东西力量博弈也不小。
    胡青云
    不是对公益没包容心,是对借着公益中饱私囊的没包容心。一个高效的公益机构是有集成模式的,借鉴一下,看我们自己能不能做到。跟管理一上市公司一样的,不管多小,上到董事会,下到各个部门,财务审计,年报公布。
    精彩问答
    问:刚才您说的公益行动,主要这些人贡献他的思想和时间等等,对于以前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贡献钱的这种行为,您觉得如何重建公众的信心呢?
    答:实际上不只是知识,也包括钱,我说的这个基金会只能由公募基金会来吸纳公众捐款,私募的不可以,顺便说句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公募、私募之分,全世界没有的。比 如说壹基金就是公募的,可以向社会募捐。目前大部分公募基金会都是政府办的,中国红十字会等这些,目前还涉及一个老百姓的信任度问题,重建这套制度,这就需要有一个过程。不只是中国出现过这样的问题,世界其它一些国家在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,之后也要重拾老百姓的信心,重建信心的时候政府发现不能由政府全管,这时候就需要一些社会 力量来做。
    问:您的私募基金会,由企业去捐款,企业能得到什么呢?比如说您会不会承诺再办一个活动的时候给他们做一些广告,以示于他们做了捐款对他们的支持。还是说他们每个企业家都是大善人,匿名的完全做好事,还是说会给他们做一些宣传?
    答::这个各种方式多有,像陈光标这些企业家非常高调,有的企业家非常低调,不想露富,对友成来说企业家一般都不会特别高调,我们一般会列出来捐款的是这些企业,但具体是谁并不会更多的曝光。另外,我们并不排除有一些企业家纯粹是为了公益,但是我觉得作为社会来说,我们应该给企业家回报,这个回报不一定是金钱回报,也不应该给金钱 回报,但我们应该有一个道义上的回报、名义上的回报,作为社会公益的设计来说应该这样做,这个社会无非是名利二字,不得利就要得名,我们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就建立在以利为主的基础上,比如像雷锋做了什么什么,你没给他其他的,但你给了雷锋名,给了他这些对社会能有帮助的情况下又何乐不为呢?
    问:现在有不少大学生毕业以后就加入NGO全职做公益,他们在NGO里面拿的工资其实很低微,有时候维持自己的生活也很艰难,只是凭着自己的热情去做,你觉得他们应该持下去还是像您一样有了自己的成就以后再做?现在的NGO适合大学生发展吗?
    答:如果有条件我觉得最好是像我这样,已经觉得衣食无忧了以后再去做最好。但是我们也不反对那些从一开始就做的,这是每个人的喜好、每个人的愿望、每个人本身喜欢什么,有很多人出去就当和尚了,你说快死的时候才开始念佛,还是说从小开始当和尚好?这说不清楚,你只要不拿着枪逼着他当NGO的话,我觉得都可以。确实有一批人专业的人员做NGO,不愿意做其它行业,不愿意跟领导点头哈腰,这种专业人员做NGO我觉得应该给他们体面的生活,但现在还做不到,因为一些NGO自己生存都举步维艰。我们要作出区分,分出志愿者NGO,还有专业的NGO,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他专业人士的收入,这些都是学历很高的人才。